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事修还是可以成佛,只是迟早问题。我们举受戒好了。你看菩萨戒,有几个受菩萨戒的知道说,“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没有吧?绝大部分人受菩萨戒,就贪那个菩萨戒的功德。有人说,你不知道,你要没有受戒,你持的戒就不圆满,你持的善法就不圆满;你今天受了戒,你所修的一切善法叫做波罗蜜。他说,哦,原来这样子,那我同样做一件事情,我应该去受戒。他就去受戒了。
受戒以后,缘境发心,得到戒体。得到戒体以后他就有一个愿望,他曾经“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他心中可是有目标的。我们以前修善的时候是漫无目标,看心情,我现在想修善就修善。现在是从“我想要修善”变成“我一定要修善”!他有一种誓愿力。
这个誓愿力再加上行动力。好了,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辗转相续,能静妄源,他的有所得的烦恼就轻薄了。他虽然一开始认为只是在持戒,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他的心慢慢地改变了。他从有所得心,慢慢知道其实持戒只是借相修心,通过持戒的法来开显我内在清净的功德,所以“皆已成佛道”。
就是,你即使不知道,它也是往这个方向走。这个是佛陀高明的地方,他能够设定一个法……就是说,你本来是肚子痛,佛陀就有本事,让你这个药吃了以后,把你的肚子痛治好了,乃至于所有的病都治好了,还身体健康!你说,欸,我一开始是肚子痛。是的,你一开始向佛陀求的时候,只是想要求六度,但是佛陀的法门绝对不是只给你六度而已,他是“皆已成佛道”。佛陀的法是“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佛陀这是讲过去的实际例子。
卯二、约悲恋心
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我们看看过去佛灭度以后,这些弟子们的悲伤、仰慕,这些人也得到很大的加持。说在诸佛灭度之后,“若人善软心”,对这个佛陀有一种悲伤、仰慕之心。就是这一念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就是这么一点的善念,都能够让它慢慢地回归真如。
蕅益大师强调,因为这个地方他不是只有善根。诸位!其实他这个善根很浅薄。相对六度来说,六度他还有布施、持戒,有某种程度的实际的行动。而这些人只是一念的悲恋心,所以善根力其实是薄弱的,资粮力也是薄弱。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吗?因为他跟佛陀结缘,关键在这里。跟佛陀结缘以后,他是有因缘力,他生生世世就能够遇到有佛的教化,他就会慢慢进步。所以,时至今日,就算他刚开始只是佛陀灭度以后一念的善软心、悲恋心,但是现在“皆已成佛道”。
卯三、约供舍利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
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
木櫁并余材砖瓦泥土等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我们看经文,释迦牟尼佛又讲到另外一件事。说过去在诸佛灭度以后,有人发心供养舍利子。这个可能多分都是居士,因为出家众就是结集经典,在家居士就是供养舍利子。怎么供养法呢?“起万亿种塔”,很多很多的塔。这当中可能有金银玻璃,这个玻璃就是透明的水晶;或者是砗磲,就是青白色的贝壳;玛瑙,就是红色的化石;或者玫瑰,就是红色的宝石;或者琉璃珠,就是青色的宝珠。以这种七宝的庄严来“清净广严饰”,排列庄严这种种的塔庙。这个就是条件比较好的了,这个人可能是国王、大富长者,用七宝盖的塔庙来供养舍利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条件差一点,“或有起石庙”,就是可能在农村,看到佛陀有这个舍利子,用石头、泥土盖成的庙。或者用栴檀木,或者沉水木,或者木櫁。木櫁就是一种香木,有香气的木。余材,或者其他的桧木、杉柏等等,乃至于砖瓦泥土等等。这可能是一般的老百姓,就是用这种石头等等起庙供养。
第三者,“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更差的环境下,他只是把泥土堆起来。
再下,乃至于童子的游戏,小孩子在地上玩,就是“聚沙为佛塔”,就把它当做佛塔一样来礼拜。那么这些人在这么一个小因缘当中,“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个就是佛陀有宿命通来回忆过去的事。
当然,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你说供养佛陀的舍利子,跟佛陀结缘,那也是可以理解。那“聚沙为佛塔”,它里面是没有舍利子的,小孩子在玩,把它当做佛塔。就是它本身不是佛塔,你把它当做佛塔,为什么这样子也可以成佛?
古德回答说,童子游戏,聚沙为塔,何得成佛?这个地方有两层意思:第一个,习因;第二个,报因。
这个习就是习惯的习。从善根的角度,虽然这个泥土堆的塔里面没有舍利子,但是他心存恭敬,这就是一念的信心,就是一念的善根。他栽培一个善根,他发自内心的恭敬,对佛陀的恭敬,不管他用什么方式。
第二个,他的因缘力。他的所缘境是佛陀,这个很重要。你要是对其他的伟人去供养,那又不同了,那可能只有一种对他的善根力,没有因缘力。就是,他今天的结缘是跟佛陀结缘哪!你只要跟佛陀结缘,佛陀就有办法度化你。
第一个,他内在有善根力;第二个,外在有因缘力。
就像阿育王一样。阿育王是佛陀灭度以后一百年出世。其实,阿育王在佛在世的时候,曾经做一个城中的小孩子。佛陀那个时候带着阿难尊者去城中托钵,前面就有两个小孩子在玩。其中一个叫德胜,这个德胜就是阿育王的前生,他跟另外一个小孩子在玩。他们两个玩泥土的时候,突然看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他起欢喜心,就把泥土捏成一团(就是他把这个当成一种宝物,其实它是泥土),他就要去供养佛陀。阿难尊者一看他拿这个泥土,就挡在前面。佛陀说,你闪开,让他供养。这个时候,因为他是小孩子,太小,他没办法供养,那么另外一个人就跪在地上,让德胜踩在他身上,佛陀把这个钵放下去,就接受供养。供养以后佛陀授记,他说你以后会成为大国王,护持三宝。你这个同伴,跪在地上给你踩的这个,变成你的大臣。那果然阿育王后来就是孔雀王朝的一个国王,他当时真的是统领了所有印度。后来学佛了,盖了很多塔庙。
诸位!佛陀讲这些,意思就是,虽然心性很重要,但是你们都不要忘了“诸法因缘生”,就是你不要执理废事。诸法因缘生跟法法消归心性都很重要。你们回忆一下,你们当初怎么学佛的?哪一个人一开始就听《法华经》学佛?有没有?举手看看。一开始就听《法华经》的?(有学员举手)哦,不错,善根深厚!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唱<炉香赞>,对不对?唱唱<炉香赞>,结果“皆已成佛道”,至少他走上了佛道。
就是说,虽然佛陀前面一直在讲理观的重要,开权显实,但是这个地方就提示我们弟子,不要忽略了因缘,乃至于微小供佛的因缘,乃至于你用泥土的供佛因缘。这个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跟安住一念心性同等重要。简单讲,权法妙,因缘果报很重要;实法也妙。关键是你怎么把它合起来!
我们怎么样能够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面对一切的因缘,一方面能够开显自性的功德,一方面能够结下三宝的因缘。这就是理观不碍事修、事修不碍理观。所以,佛陀举了很多过去发生的例子,而这些人都是从一种微小的因缘跟三宝结缘,但是现在来看,“皆已成佛道”。这个都是过去的事实。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妙法莲华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离婚净身出户后,我养了古代亡国公主 惊!糙汉老公是年代文隐藏大佬 直播通末日,囤货打造最强女兵王 大傻子:庄稼地里别这样! 红棺美人 快穿好孕:绝嗣反派拿命宠娇娇 武侠之春秋大梦李响 重生之傲仕三国 救命!腹黑奸臣和我一起重生了 救赎那个偏执男二 重回八零带全家逆袭,狂扇亲戚脸 今生今世,为卿狂 超感降临 被听心声后,真千金成了京城团宠 海贼:我,第四大将,今年八岁 误惹反派世子后 让你透视去赌石,你却拿来? 穿越后弃妃醒来就高喊寡妇万岁 穿书七零:娇妻有点辣 萧阳:高武世界的无限秘密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